工商時報【野村中國機會基金經理人劉尹璇】
5月中美貿易關係發生重大轉折,原本看似已經要平息的風波,在美國總統川普的一則推特發言後再度升溫,且有越演越烈的趨勢。中美貿易戰重啟,給市場二次投下震撼彈,市場的不確定性及避險情緒再度大幅提高。
發展至今,中美的貿易戰已不僅限於雙方對彼此進口貨品的相互加徵關稅,5月16日美國更以國家安全為由,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,隨後擴大範圍宣布對13個中國企業及個人實施制裁。
5月31日,中國商務部宣布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,將對於基於非商業目地對中國實體實施封鎖、斷供或其他歧視性措施,對中國企業及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,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或潛在威脅的外國法人、其他組織或個人列入其中,中美貿易戰範圍擴大至商業領域。
中美貿易戰發展至今帶給市場巨大的不確定性,若持續以目前的方向發展,對經濟的傷害就不僅限在中美雙方。過去市場評估中美相互課徵進口關稅,依照不同程度對中國GDP影響在0.5%∼2%左右,對美國影響較對中國影響小。但若是依照目前發展方向,擴至商業領域且涉及其他國家,這將傷害的是中長期全球經濟的增長,影響多深遠短期難以評估。
中美貿易戰的全面升級影響短期難以評估,但可以肯定的是中美關係正在發生變化,而這樣的趨勢可能已經形成,原本市場期待中美貿易在去年底達成協議暫停加稅行動以後,可以慢慢落幕,但現在再度升溫,未來即使繼續談判,也將會有很多雜音影響市場。在這美國對中國政策長期趨勢形成之下,要思考的是對中國的長期投資大方向已在轉變。
企業獲利對於投資永遠是最重要的方向,在中美雙方你來我往的狀況下,對於夾在國家之間的企業影響深遠,企業的盈利能力及獲利的穩定性在不確定的大環境中將顯得更重要,優質企業未來將會得到更多資本市場的青睞。
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美國企業出售核心產品給華為等企業,除禁售外還有種種投資限制、技術封鎖等等,這無疑是掐住中國的咽喉,對中國科技產業發展造成重大傷害,在這樣的狀況下,相信中國政府已經深深意識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,美國的政策將倒逼中國加快產業升級的腳步,國產化、自主可控預估將成為中國未來產業政策的大方向,也是未來投資中國重要的方向。
5月份中國陸續公佈的經濟數據皆表現疲弱,短期經濟數據估計也難以好轉,在目前不確定性高的環境之下,市場的風險偏好並不高。今年第一季中國市場大漲後,我們曾提示過市場有回落風險,修正至今以估值來看已較合理。
目前市場擔憂在中美貿易戰升級狀況下,中國股市重回去年的跌勢,但我們認為這樣機率偏低,主因政策效應將在今年下半年逐步反應在企業獲利上,加上MSCI及富時指數納入A股方向不變,對中國市場將有一定的支撐。中長期需視中美貿易戰狀況進行調整,但重點投資方向將會聚焦在中國龍頭企業,尤其是獲利穩定性高的企業、有能力進行國產替代化及自主可控的行業,都是投資人可以優先留意的標的。